驭文之首术,谋篇之大端 — 谈文章构思
夏文彬
现在的青年学生,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期,精力充沛,思想活跃,激情洋溢,按理说, 写篇文章是不成问题的。然而,确有不少人,一遇作文便空咬笔杆,感到无话可说。有的人虽有满肚子的话,却又不知从何说起。于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,结果不是“跟着感觉走”, 就是“十步九回头”。这种情形,固然与写作基础较差、生活阅历不深有关,但不会构思或不善于构思则是一个重要原因。因此,认识构思的意义,掌握构思的方法,养成构思的习惯, 便成为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。
什么是构思?简单地说,就是作者在动笔前,对一篇文章的通盘规划和总体设计。因此,构思是写作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步骤。构思好了,心里就有了底,写起来就得心应手、顺理成章。由于它总揽全局,又处在文章起始前的全面规划阶段,所以,显得特别重要,正如刘勰在《文心雕龙》中称它为“驭文之首术,谋篇之大端”。
凡是有经验的作家都十分重视写作前的构思。清代的李渔指出:“作传奇者,不宜卒急拈毫,袖手于前,始能疾书于后。”袖手于前”,强调的就是构思。鲁迅从写作实践中总结出 一条宝贵经验:“静观默察,烂熟于心,凝神结思,一挥而就。”他把“袖手于前”和深入生活、观察社会联系起来,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写作经验。
怎样进行构思呢?
构思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,每一篇文章的构思都应当是全新的、独特的,因为,不 可重复,不能雷同是写作的一个显著特点。但不等于说,构思是一件神秘莫测、不可捉摸的 事情。古人说,写文章“定体则无,在体须有。”这就是说,现成的固定的公式是没有的,但一 般规律和基本方法也还是有的。
对初学写作者来说,构思的大体步骤是:先审题、立意、选择表现角度,然后打腹稿或 列成写作提纲。以上步骤不能弧立地进行,而是一种通盘规划的综合思考。为了便于理解, 现分别加以说明。
先说“审题
题目是构思和文章写作的依据,能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,常常是写作成败的关键。拿 94年高考作文来说,多数考生对《尝试》这个题目都I鸯比较正确理解,但也有的考生由于 审题不当,把《尝试》理解成“尝一尝”、“试一试”。如有一位考生写他原来不敢吃辣椒,后来
试着尝了尝,虽然很辣,但很开味口,现在不仅爱吃,而成了一种嗜好,一顿没有辣椒便吃 不下饭去。这样就把题目理解偏了,理解狭隘了。
究竟应该怎样审题呢?概括地说就是:“正确地理解题目的含义,明确题目的要求,确 定选材的范围。”
再说“立意”。
立意就是确立文章主题。主题是作者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,是内容的统帅,文章的灵 魂,所以,主题又是衡量文章高下优劣的尺度。古人云:“意高而文胜”,立意高远才是好文 章,所以我们在立意时,一定要慎重对待,切不可草率从事,特别要注意它的思想性。
现在有些中学生写起文章来,不是喊口号就是走极端,甚至流露出不健康的思想情 感。有的考生在写《尝试〉这篇作文时,竟然写“初恋”、写“逃学”,说什么“爱情的滋味是甜 蜜还是苦涩,只有亲自尝试一下才知道”;说他“逃学”是为了“冲出围城”,是“培养自己勇 气的一次大胆尝试气有的甚至去“尝试”干违法的事,还说什么“青年人的过错,连上帝也 会原谅的”,象这样的思想境界,怎么能提炼出健康向上的文章主题呢?
从这些考生的语言表达来看,他们不是缺少才华,而是缺乏引导。这虽然是少数或个 别的现象,但反映出在我们教书育人的过程中,确有许多东西值得认真反思。我们一定要 加强教育,使学生懂得:“要学习写作,先要学会做人。”人们常说:“文如其人”。一个具有崇 高理媳和良好道德情操的人,才能提炼出一个健康向上的文章主题;而一个健康向上的主 题,反过来又能反映作者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。
选择表现角度。
反映任何事物都有个表现角度的问题,从正面?从侧面?还是从反面?这里就有一个 角度选择的问题.一篇文章写什么,不写什么;这样写而不那样写,都是由表现角度所决定 的。
陆游和毛泽东各有一首《卜算子•咏梅》,词牌一样,题目都是《咏梅》,但由于表现角 度不同,其意境也大不相同。陆游笔下的梅,是一枝“沽身自好”的梅、“孤芳自赏”的梅;毛 泽东笔下的梅则是一枝“凌寒怒放”的梅、“报春”的梅。由此可见,表现角度的选择,直接关 系到主题的深度和文章的质量。
怎样选择表现角度呢?
角度选择的基本原则是:一要求新,二要避俗。角度新颍,文章就能写出个性、写出特 色;角度平庸,文章就不能出新,甚至落入别人窠臼。当年曾植以《兄弟〉为题写的那首《七 步诗》,如果仍沿着“兄弟如手足”的老路走,怎么也写不出新颖感人的诗篇来。况且,以“手 足”比兄弟只能说明“手足情深”,要表现“兄弟相残”的主题就很难。而曹植面对的正是当 皇帝的哥哥要借口杀他的现实。于是他另辟蹊径,用“煮豆燃豆箕”相比,就把这个残酷的 现实反映出来了。这首持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,蕴含却十分丰富,即是对曹丕的揭肅,也是 对其兄的规劝,同时还委婉地表现了作者的不满和抗议。
选择表现角度,是构思过程中最难的一种抉择。立意再好,角度不新、不巧,文章仍不 免落入俗套.拿《尝试,这篇高考作文来说,在审题、立意上出问题的只是少数,多数人的思 想观点都是比较正确的。为什么得分有高有低呢?除了基本功的差距以外,主要就区别在 角度的选择上。从大量考生的作文看,大致有两种表现角度。一种是从“实践出真知”的角 度去表现。采用这种表现角度的人,大都先引用《实践论》中的话:“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, 就得亲口尝一尝”。从这里起笔,然后再写他“尝试”做某件事的经过情形,最后以“尝试”后 的收获或体会结束全文。另一种表现角度是“立足自我,抒写真情。”
这两种表现角度哪一种好呢?现在我们就来比较一下。先看第一种,这种构思方法象 套公式似的,先引用一句名言,然后再举一个例子,最后是感想和体会.这样写虽然也能表 现“实践出真知”的主题,但凡是这种写法的文章,从内容到形式就象从一个模子里倒岀来 似的,可以说毫无真情实感,纯粹是为了写作而写作。第二种角度就不同了。“立足自我”, 抒写的是“真情”,这一点就十分可贵。当然,别人也可以从这角度去写,但由于各人的情况 不同.因而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不会发生雷同。从1994年高考阅卷的情况看,真正的好文 章,大都出在这第二种角度的选择上。
初学写作的人,往往打不开思路,感到没有多少东西可写,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善联 想的缘故。文章构思离不开联想,有了丰富的联想,作者的思绪就能在时空中自由飞翔, “观古今于须臾,抚四海于一瞬”,调动平时积累,拓宽文章思路,丰富写作内容。
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,按照一 定的关系把它们彼此融合、沟通和联结起来。茅盾把这种构思方式称为“拉拉扯扯”法,即 围绕题目广泛联想。由甲拉到乙,由乙扯到丙;由近拉到远,由远又扯到更远。总之,只要 扯得上,前前后后,上下四方,正面反面,过去现在,都可以通过联想拉扯出来.
有位教写作的老师,适用这种“拉拉扯扯”法,在课堂上以《锁》为题对学生进行联想训 练。在教师的启发下,同学们从“锁门防盗”,想到“闭关锁国”;又从“闭关锁国”,想到“改革 开放”;从“改革开放”,想到古代的“丝稠之路”、现代横贯东西的“欧亚大陆桥铁路勺从“经 济特区”,想到“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”;从邓小平“南巡讲话”,想到“解放思想、更新 观念、实事求是、加快发展”等等。有的还从门上的锁,想到嘴上的“锁”,思想上的“锁”。说: “门上有锁可以防偷防盗,嘴上有’锁’可防’病从口入’,思想有’锁’,就会自觉地抵制和清 除’精神污染’有的则从反面构想:物质产品可上锁,精神产品不可锁;封锁技术要落后, 封锁信息会过时,更不能动不动就对别的国家实行制裁和封锁.通过训练,同学们思路大 开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
构思的方式主要有两种:一是打腹稿,二是列提纲。传说唐代的著名作家王勃,写作前 先“研墨数升”,然后“引被而卧”,起来后“援笔成篇,不易一字”.这种将文章的结构布局以 至具体字句都预先酝酿成熟,然后下笔成文的方法就叫“腹稿构思”法。篇幅短小的诗文, 运用此法,灵活机动,易于掌握;对篇幅较长的文章,最好先列提纲,然后动笔写作。这种 “提纲构思”的方法,不仅对文章做到全局在胸,写起来少走弯路,而且可养成周密思考的 习惯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岀:“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,一辈子受用不尽,而且受用 不仅在写作方面。”因此,这种方法,应在同学中大力提倡。
构思是文章写作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步骤,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它的意义、掌握它的规 律和方法,养成良好的构思习惯。